解密汉字     |  当前您的位置:首页 > 解密汉字
【姬长明】甲骨文字密码解析系列之"十二生肖"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17-05-01 12:09:18 | 来源:苏州市甲骨文学会


 
 

引   

 
我們祖先在創制文字時,尤其是象形字,不僅僅是“近取諸身,遠取諸物”簡單地狀物,更多地賦予了每一個所創之字深刻的文化內涵。會意、指事、形聲、轉注和假借都是建立在象形基礎之上的,所以說漢字的本質是象形。古今漢字一脈相承,中華文化源遠流長。
 
三千多年前商中晚期和周初所使用的甲骨文是漢字的鼻祖。商都之殷為周所滅而成殷墟。殷墟甲骨文沉睡於地下三千多年,直到1899年才為王懿榮所發現,也才為時人所知。歷經百餘年的發掘整理,研究刊佈,成就斐然。
 
最初研究甲骨文只是專家學者的事,重大成果的刊佈也不為世人所重視。已經釋讀破譯,成為公論的甲骨文字,這門最基礎的學科,也由於普及的缺失,大多數人對甲骨文的印象是,艱澀難懂,充滿神秘,字形迷離,又滿懷好奇。
 
大道至簡,萬事有法。甲骨文字也不例外,其釋讀有則,其書法有法。筆者通過整理講義,以圖示方式,解析構成甲骨文字的每一筆劃所蘊含的意義,破譯甲骨文字構成密碼;厘清古今漢字的源流關係,析分書寫指要,揭開甲骨文字神秘的面紗。
 
人為萬物之靈。該系列首先推出與人體全貌相關的甲骨文,如甲骨文字密碼解析系列之一“人”、之二“大”、之三“卩”、之四“女”和之五“父”(父親節特刊)。蘇州市甲骨文學會e週刊,將續推與人體局部器官相關的甲骨文字,已經推出了甲骨文字密碼解析系列之六“首”、之七“面”、之八“頁”、之九“耳”、之十“目”、之十一“眉”、之十二“自”、之十三“口”、之十四“齒”、之十五“心”、之十六“舌”、之十七“而”、之十八“項”、之十九“膝”和之二十“尾”。最後將介紹與“人”相關聯的甲骨文,已經介紹了甲骨文字密碼解析系列之二十一“從”、之二十二“眾(㐺)”、之二十三“北”、之二十四“身”、之二十五“孕”、之二十六“老”、之二十七“考”、之二十八“長”、之二十九“尸”、之三十“尻”、之三十一“尿”、之三十二“屎”、之三十三“介”、三十四“壬”、之三十五“亟”、之三十六“聖”、之三十七“幷”、之三十八“止”、之三十九“右”、之四十“元”、之四十一“千”、之四十二“何”、之四十三“重”、之四十四“係”、之四十五“伐”、之四十六“戍”、之四十七“須”、之四十八“兒”、之四十九“兄”、之五十“先”、之五十一“見”、之五十二“朢”、之五十三“企”、之五十四“及”、之五十五“此”、之五十六“化”、之五十七“咎”、之五十八“弔”、之五十九“年”、之六十“囚”、之六十一“伇”、之六十二“攸”、之六十三“休”、之六十四“保”、之六十五“伊”、之六十六“偁”、之六十七“依”、之六十八“任”、之六十九“倗”、之七十“勽(包)”、之七十一“疒”、之七十二“疫”、之七十三“死”、之七十四“免”、之七十五“天”、之七十六“王”、之七十七“立”、之七十八“竝(並)”、之七十九“替”、之八十“夫”、之八十一“交”、之八十二“夨”、之八十三“夭(走)”、之八十四“亦”、八十五“夾(夹)”、之八十六“屰”、之八十七“舞”、之八十八“美”、之八十九“爽”、之九十“刖”、之九十一“央”、之九十二“臾”、之九十三“乘”、之九十四“扶”、之九十五“拉”、之九十六“信”、之九十七“陡”、之九十八“疾”和之九十九“赤”。本期推出密碼解析系列之一百“十二生肖”。希冀裨益于初學,普惠于同道!   
 
一、字形與釋義
(一)、鼠

\
 上圖選自姬長明編著《甲骨文書法字典》449頁0953
 
鼠,獨體象形字。鼠,象動物鼠形,上有鼠頭鼠鬚,中有長身有足,下有長尾。別之以鬚。
《說文解字》:“鼠,穴蟲之緫名也。象形。”象形者,上象首有須,下有足和尾。《漢書·五行志》:“鼠小蟲,性盜竊。”漢·賈誼《陳政事疏》:“里諺曰:‘欲投鼠而忌器。’”
通“癙”:憂;病。《詩·小雅·雨無止》:“鼠(癙)思泣血。”
 
(二)、牛

\
 上圖選自姬長明編著《甲骨文書法字典》38--39頁0078
 
牛,獨體象形字。牛,象有角、有面、有耳,正面之牛頭形。牛,为甲骨文中为数较少的以局部代整体的字形。
《說文解字》:“牛,大牲也。牛,件也。件,事理也。象頭角三封尾之形。”義訓為“執拗或倔強”,如:牛心左性(頭腦頑固,性情偏執)。亦訓為“溫順、遲鈍、笨拙、力氣大”。借作星名,牛宿的省稱。如《晉書·張華傳》:“吳之未滅也,斗、牛之間常有紫氣。”
 
(三)、虎

\
 上圖選自姬長明編著《甲骨文書法字典》223--224頁0465
 
虎,獨體象形字。虎,象虎形,有頭、身、足和尾。別之以頭部張開血盆大口。
《說文解字》:“虎,山獸之君,從虍,虎足象人足,象形。虝,古文虎。,亦古文虎。”
古同“唬”:威嚇。
古同“琥”:琥珀。如《吳志·裴松之注》:“虞翻曰:僕聞虎(琥)魄(珀)不取腐芥。”
 
(四)、兔

\
上圖選自姬長明編著《甲骨文書法字典》442頁0938
 
兔,獨體象形字。兔,象兔子形,有頭、身、足和尾。别之以大耳朵及短尾。
《說文解字》:“兔,獸名。象踞,後其尾形。兔頭與㲋(chuò)頭同。”
 
(五)、龙

\
 上圖選自姬長明編著《甲骨文書法字典》516頁1106
 
龍,獨體象形字。龍,象龍形,有頭、身,突出其頭及長身。
《說文解字》:“龍,鱗蟲之長。能幽,能明,能細,能巨,能短,能長;春分而登天,秋分而潛淵。從肉,飛之形,童省聲。”借作“封建時代用龍作為皇帝的象徵”,如《論衡·紀妖》:“祖龍死,謂始皇也。祖,人之本;龍,人君之象也。”
通“壟”(lǒng):土堆,引申為田埂或墳。如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有賤大夫焉,必求龍(壟)斷而登之,以左右望,而網市利。”注:壟斷,指高處。
通“寵”(chǒng):尊崇、寵愛。如《詩經·小雅·蓼蕭》:“既見君子,為龍(寵)為光。”
通“尨”(máng):黑白雜色。如《周禮·考工記·玉人》:“天子用全,上公用龍(尨)。”
 
(六)、它(蛇)

\
 上圖選自姬長明編著《甲骨文書法字典》598頁1284
 
它,獨體象形字。它,象蛇形。
《說文解字》:“它,蟲也。從虫而長,象冤屈垂尾形。上古艸居患它,故相問無它乎。蛇,它或從虫。”借作“別的,其他的”,如《墨子·公輸》:“與它石迥異。”
 
(七)、马

\
 上圖選自姬長明編著《甲骨文書法字典》434頁0918
 
馬,獨體象形字。馬,象馬形,有頭、身、足和尾。别之以背部三鬃毛。
《說文解字》:“馬,怒也;武也。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。,古文。,籒文馬與同,有髦。”
古同“碼”:古代用以計算的籌碼,近世也用以計數。如《禮記·投壺》:“為勝者立馬(碼)。”
 
(八)、羊

\
 上圖選自姬長明編著《甲骨文書法字典》176頁0360
 
羊,獨體象形字。羊,象正面羊頭形,有角、耳、面。为甲骨文中为数较少的以局部代整体的字形。
《說文解字》:“羊,祥也。從,象頭角足尾形。孔子曰:牛羊之字,以形舉也。”許說“祥”為借義。
後作“祥”:吉利。如漢《王孝淵碑》:“羊(祥)吉萬歲,子孫自貴。”
後作“詳”:細密;完備。如《馬王堆漢墓帛書》:“臣願王與下吏羊(詳)計某言而竺(篤)慮之也。
 
(九)、夒(猴)

\
 上圖選自姬長明編著《甲骨文書法字典》254頁0530
 
夒,獨體象形字。夒,字象側視之猴子形。綴加“止”,突出其趾,表徵為好動。又綴加“戉”,執戉隱於後,其義存疑。
《說文解字》:“夒,貪獸也。一曰母猴,似人,從頁、巳止夊,其手足。”郭沫若《殷契粹編·考釋》第3頁釋:“夒即猱字與嚳音同部,王國維說夒謂帝嚳,此其隹證矣。”
同“猱”:《集韻》:“猱本字。”
 
(十)、鷄、

\
 上圖選自姬長明編著《甲骨文書法字典》171頁0349
 
鷄,有獨體象形字,雞,象雞形,突出其冠。合體形聲字,從鳥,象鳥形,從奚,象一手抓起另一人之頭髮而命其事之形,此標聲。雞,即指家畜雞。
《說文解字》:“雞,知時畜也。雞,籒文雞從鳥。從隹奚聲。”
 
(十一)、犬(狗)

\
 上圖選自姬長明編著《甲骨文書法字典》443頁0940
 
犬,獨體象形字。犬,象犬形,有頭、身、足和或卷或舒長尾,突出其長尾。俗稱為“狗”。
《說文解字》:“犬,狗之有縣蹏者也。象形。孔子曰:‘視犬之字如畫狗也。’”《禮記·曲禮》:“效犬者,左牽之。”疏:“大者為犬,小者為狗。”
 
(十二)、豕(豬)

\
 上圖選自姬長明編著《甲骨文書法字典》427--928頁0904
 
豕,獨體象形字。豕,象豬形,有頭、肥身大腹、前後足和尾。俗稱為“豬”。
《說文解字》:“豕,彘也。竭其尾,故謂之豕。象毛足而後有尾。讀與豨(xī)同。按:今丗字,誤以豕為彘,以彘為豕。何以明之?為啄琢從豕,蟸從彘。皆取其聲,以是明之。,古文。”
 
二、臨習旨要:
一、字形精讀:
1、整體字形兩除“牛、羊”兩邊對稱,故無所謂正反外,其餘均正反無別。
2、所有字形中,筆劃較多者,幾乎都有繁簡,尤以筆劃減省者,其主要特徵不可減省。
3、甲骨文中狀摹動物之象形字,尤其是四蹄和爬行動物,其本身都是橫勢的,為何大多立起來寫呢?這與自然界所見可狀摹的之物絕大多數是縱勢有關。這種縱勢綿長的觀點在邃古先人思想中恐早已固化,所造字形順其勢而縱長,所布行款亦趨其勢而縱列。所以偶見橫勢之字,立著書寫,便於齊觀,自在情理。至於後世典籍之列序右起左收,當受簡冊左放右收合乎生理習慣所致。
二、書寫要點:
筆法起筆多藏鋒,收筆多出鋒,詳細從略。
附字形精選:

\
三、創作提示:
甲骨文字雖是比較成熟而系統,但其存在不穩定性,表現其一是:一字多形非常普遍,相較與今文字,構件構形均相同或相近,謂之通例,構件構形相去甚遠,謂之特例;表現其二是:左右不對稱字形正反無別(對稱字形無所謂正反。唯“左”和“右”二字作為獨體字例外),但絕不是左右位置平移;表現其三是:有的甚至漏刻或缺省筆劃,創作選字應當首選通例,漏刻或缺省筆劃宜補足;表現其四是:存在同形異字現象,拙作《甲骨文書法字典》散佈有70多組字形為同形異字。
提倡納新吐故。對於學習甲骨文,這點很重要。甲骨文發現較晚,至今方百餘年,前輩們的研究成就應當繼承發揚,學術新知亦不容忽視,願我們共同攜手爲弘揚經典國學貢獻力量。
 
主要參考書目:
《說文解字》,許  慎  著,1963年12月第1版,中華書局
《說文解字注》,段玉裁  著,1981年10月第1版,上海古籍出版社
《甲骨文合集》,郭沫若  主編,1982年3月第1版,中華書局
《甲骨文編》,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編著,1965年9月第1版,中華書局
《小屯南地甲骨》,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編著,1983年10月第1版,中華書局
《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》,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編著,2003年12月第1版,雲南人民出版社
《甲骨文字典》,徐中舒  主編,1989年5月第1版,四川辭書出版社
《甲骨文字詁林》,于省吾  著,1996年5月第1版,中華書局
《殷墟卜辭綜述》,陳夢家  著,1988年1月第1版,中華書局
《甲骨文書學發展簡述》,宋振豪  著,原载《中日书法史研讨会论文集》,1994年3月第1版,文物出版社
《甲骨文簡論》,陳煒湛  著,1987年5月第1版,上海古籍出版社
《甲骨學辭典》,孟世凱  著,2009年1月第1版,上海人民出版社
《字源談趣》,陳  政  著,2006年1月第1版,新世界出版社
《常用古文字字典》,王延林  著,1987年第1版,上海書畫出版社
《常用通假字字典》,歐紹華  編,1995年8月第1版,廣東教育出版社
《細說漢字部首》,左民安、王盡忠合著,2005年9月第1版,九州出版社
《甲骨文選注》,李  圃  著,1989年第1版,上海古籍出版社
《甲骨文文字學》,李  圃  著,1995年1月第1版,學林出版社
《殷墟甲骨文實用字典》,馬如森  著,2008年4月第1版,上海大學出版社
《漢字書法通解·甲骨文》,賈書晟、張鴻賓合著,2005年2月第1版,文物出版社
《甲骨文拓片精選》,王本興  著,2005年8月第1版,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
《甲骨文書法鑒真》,楊紅衛、杜志強合著,2006年3月第1版,黃山書社
《新甲骨文編》,劉釗、洪颺、張新俊合著,2009年5月第1版,福建人民出版社
《甲骨文書法字典》,姬長明編著,2014年9月第一版,文匯正版社
 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