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云人物     |  当前您的位置:首页 > 风云人物
沈姓文化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17-04-11 15:00:00 | 来源:
起源演变
沈姓的起源主要有四大支:赢姓、姒姓、姬姓和芈姓。
  
  第一支源出赢姓。黄帝之裔高辛氏帝喾之子实沈之后,实沈氏族以猴为图腾,初居于山东曲卓之沈犹,与少昊氏部落杂居而东夷化,成为东夷族的一支,故为赢姓。后来与亲族阏伯相争后西迁山西汾、浍之间的大夏族之地,即今山西南部临猗县西建立了沈国。当夏兴起后。姒姓夏人夺取了赢姓沈国之地,沈人南迂河南固始的寝丘立国。商朝灭夏后,赢姓沈人复国。到周武王灭商后,晋国吞并沈土,赢姓沈人南逃到河南沈丘立国。到周昭王南征淮夷时灭了赢姓沈国。所以赢姓沈氏的历史至少有4500年。
  
  第二支源出姒姓。夏朝建立后,夏人并吞了四周的部落,同时也吞并了在山西临猗县西的赢姓沈国,建立了姒姓沈国。到商朝灭了夏后,亲商的赢姓沈人复国,姒姓沈人南逃渡过黄河进入河南新城县北的邥垂,后继续南迁至河南固始之寝丘立国。周朝初年,蒋国灭了河南固始的姒姓沈国,沈人南逃楚地的沈鹿,今湖北钟祥东的大洪山之麓,成为楚国一邑。姒姓沈氏已有4000年的历史。
  
  商朝初期,在山西南部的姒姓沈氏与赢姓沈氏的一支西迂陕西西华,又迂周至.再西迂到达甘肃定西县,然后,由甘肃翻越岷山沿岷江南下四川中部的汉源,与黎人混合,成立沈国(也称丹国),战国时降于秦国,后演变为沈犁部落,逐渐被羌人同化。东汉时沈氏羌活动于黄河以南、秦岭以北的陕甘宁一带,后来沈氏羌全部融人汉族之中,今陕西渭洛地区的地名中多沈字,与沈氏羌有关。明清时期四川泸定的沈边土司,也出自姒赢混合的沈氏。
  
  第三支出自姬姓。西周分封文王之子季载于沈,古城在今河南平舆北,也称聃,侯爵,公元前506年为蔡国所灭,子孙以国为氏。西周昭王时,蒋国移封于河南固始蒋集,并吞并了姒姓沈国,以封其子为姬姓沈国。鲁炀公封庶子沈季于沈犹,为鲁附庸国,以沈为氏。西周昭王南下征伐淮夷,鲁炀公之庶子沈季,随周昭王南征灭了河南沈丘的赢姓沈国,封沈季之子沈子它于南30里的安徽阜阳西北的临泉的沈丘集,建立了姬姓沈子国。春秋中叶楚国先后灭了两姬姓沈国。姬姓沈氏也有3000年的历史。
  
  第四支源出芈姓。楚穆王时楚国灭了河南固始的沈国,楚庄王封孙敖之子于沈。又封其子公子贞于沈鹿,今湖北钟祥东大洪山之麓。两地的后代均以沈为氏,芈姓沈氏也有2600多年的历史。

名义图腾

沈,《说文》解释为山岭上凹处的积水。甲骨文中“沈”字像投牛、羊于水中形。篆书改为从水冘声。又,“沈”源出“冘”。冘,人行走的样子,像人在门间,是对出门与否犹豫不定。《广韵》对冘的注解:冘豫不定。冘豫同犹豫,古时冘、沈、由、尤互通。犹豫实是一种兽,即猴也,足短能下地四脚爬走,爬树迅速,又善于树枝之间跳跃如飞,但情懦胆小,这类猴早在隋唐以前已灭绝了。
  
  沈人与用牛、羊牲畜投到河中祭天求雨的氏族有关,或者与猴为氏族原始图腾的氏族有关。以沈作为氏族名和族徽,沈人所居住过的地方称沈,围起了墙围称为沈邑,最后发展为沈国,出现了沈姓。

外族基因融入

第五支来外姓和少数民族的改姓。其他姓改沈姓的主要事件有:五代十国时南唐灭闽,王审知后裔因国亡家坡改姓,以游、沈、叶居多。明清时云南的壮、彝等族先民,清满洲人,清高丽人和蒙古人中均有用沈姓的。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多数被同化成汉族西南和东北的沈姓。

历史上的分布与迁徙

沈姓的分布和迁移
  
  先秦时,沈姓主要活动于河南、湖北地区。在山西、安徽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等地也有沈氏的足迹。东汉时,沈姓进入浙江,子孙昌盛,一直到隋朝,浙江武康的沈姓发展成著名的望族。唐朝的两次中原出发南下移民潮中,沈氏为其中一姓进入福建,随后移民广东。明末沈姓始入台湾。
  
  宋朝时期,沈姓大约有33万余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0.43%,为宋朝第五十四位姓氏。沈姓第一大省是浙江,约占全国沈姓总人口的33%。沈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、江西、江苏和河南,这四省沈姓大约占全国沈姓总人口的72%,其次分布于湖南、安徽、河北。这三省的沈姓又集中了19%。全国形成了江浙赣、河南的南北两大块沈姓聚集地。
  
  明朝时期,沈姓大约有95万余人,约占全国入口的1.03%,为明朝第十八位大姓。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%,沈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快得多。沈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和江苏两省,大约占沈姓总人口的78%,其次分布于安徽、山东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,这五省的沈姓又集中了14%。浙江仍为沈姓第一大省,约占沈姓总人口的57%。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,尤其向浙江集中。全国重新形成了以江浙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分布形状。

当代姓氏的分布

当代沈姓的人口已达470多万,排在全国第四十九位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.38%。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沈姓人口由95万激增到470万,增长了6.3倍,沈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的增长速度。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沈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∧形的态势。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、浙江两省,大约占沈姓总人口的36%,其次分布于上海、安徽、广东、湖北、贵州、山东,这七省市又集中了37%。江苏为当代沈姓第一大省,居住了沈姓总人口的20%。全国形成了以江浙为中心向外散射的分布状。在近600年期间,沈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区别,向北、中、南的回迁十分强劲,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。
  
  沈姓在入群中分布频率在江浙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。在苏浙江皖、闽台、山东东南部、河南东南角、湖北东部、江西大部、广东东部、云贵大部、广西西北部、黑吉东段、内蒙古东北,沈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.39%以上,中心地区达到2.3%以上,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9%,居住了大约66.3%的沈姓人群。在粤桂大部、湖南、江西西南、贵州北部、重庆南部、四川大部、湖北中部、河南东部、山东中部、青海东部、甘肃中部、辽宁东部、黑吉中西段、内蒙古东部,沈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.26%--0.39%之间,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.4%,居住了大约20.3%以上的沈姓人群。

传统文化

郡望和堂号沈姓的郡望为吴兴。沈姓的堂号主要有吴兴、梦溪等。“梦溪”堂号典出宋朝id沈括。沈括博学能文,累官翰林士三司使。他对天文、历算、方志、音乐、医药无所不通。他开始制造了浑天仪、景表、浮漏等天文仪器,开创了几何学,尤其是圆和狐的有关定律,著有《梦溪笔谈》。
  
  楹联重要的沈姓楹联有以下五副:
  
  四声作谱;三著名堂。
  
  石灯留待;云巢成编。
  
  永明创体;叔度同流。
  
  汝源流彩;玉渚分华。
  
  人伦师表,岂惟良史之才;匡正名贤,克驾修文之彦。
  
  家训格言沈氏家训以明朝大臣沈炼为最。沈炼,浙江绍兴人,嘉靖进士,官做锦衣卫经历。他素以天下大事为己任,刚正不阿,不附权势,故其训诫子弟也以此为要。他要求儿子对雄俊才杰之士,应亲之敬之;对阿庸无识之徒,则疏之远之。反对“只知寻章摘句,雍容于礼度之间”,“因循岁月,时至而不为,事失而胥溺”等不关国事的平庸行为。沈炼之训,理直气壮,堪称明训。
  
  家谱目前在上海图书馆中收藏沈姓族谱153部,全国其他单位和美、日等国的图书馆还收藏沈姓族谱377部。

先贤名人

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收入了沈姓历代名人466名,占总名人数的1.03%,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七位;沈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.68%,排在第十位;沈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.65%,排在第十四位;沈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2.13%,排在第十位。
  
  历史上沈姓的重要人物有:西汉济阴太守沈靖;南朝梁文学家沈约;隋朝吴兴太守沈法兴;唐朝诗人沈俭期,武则天时氏宰相沈君谅,文学家沈亚之、沈即济,书法家沈传师,诗人沈千运;北宋科学家兼政治家沈括;元朝戏曲家沈和;明朝画家沈周,戏曲理论家兼作家沈瑕,文学家沈德符,散曲家沈仕;明清之际戏曲作家沈自晋;清朝两江总督沈葆桢,医学家沈金鳌,画家沈铨,诗人沈德潜,史学家兼文学家沈钦韩,学者沈垚,哲学家兼经学家沈善登,法学家沈家本;民国历史学家兼书法家沈曾植;当代文学家沈雁冰(茅盾),民主革命家沈钧儒,经济学家沈志远,外科学家沈克非,机械工程专家沈鸿,果树园艺学家沈隽,作家沈从文,书法家沈尹默,医学兼生理学家沈其震,剧作家、电影艺术家沈乃熙(夏衍)。

血型分布

沈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:O型占34.7%,A型占29.5%,B型占27.3%,AB型占8.5%。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