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觉中华     |  当前您的位置:首页 > 中华五千年 > 中国文字 > 视觉中华 > 正文
造型优美的长信宫灯

分享到:

发布时间:2017-04-05 09:38:00 | 来源:
 
 
  灯,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照明用具。尤其是在晚上,如果没有光亮,人们就会感到非常的不便。远古的照明是从火开始的,五十万年前,北京猿人洞中,发现过大量的灰烬堆积。那时没有灯,只能采用火光来照明。当时,火不单是为了照明,还可用来烤熟食物、取暖等。随着人类自身的进步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出了“炬”、“燎”、“烛”。汉代时称作“镫”后简为“灯”。

  造型优美的长信宫灯,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西南的陵山西汉中山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陵墓。墓中出土了许多的珍贵文物,其中出土的灯具达四十余件之多,有铜的、铁的、陶的灯等。这件长信宫灯是其中的一件。

  这件造型奇特的长信宫灯高48厘米,宫女高44.5厘米,通体鎏金,显得灿烂而华丽。铜器上的鎏金工艺在战国时期已出现。铜器经过鎏金处理后,表面金碧辉煌,而且经过鎏金后对于铜器的保护也起着很重要作用。这件出土的长信宫灯就是最好的见证。

  宫灯的整体造型是一个跪坐着的宫女双手执灯。灯由灯座,灯盘和灯罩等六部分分铸而组装成的。宫女体中是空的,头部和右臂还可以拆卸。宫女的左手托住灯座,右手提着灯罩,右臂与灯的烟道相通,以手袖作为排烟炱的管道。宽大的袖管自然垂落,巧妙地形成了灯的顶部。灯罩由两块孤形的瓦状铜板合拢后为圆形,嵌于灯盘的槽之中,可以左右开合,这样能任意调节灯光的照射方向亮度和强弱。灯盘中心和钎上插上蜡烛,点燃后,烟会顺着宫女的袖管进入体内,不会污染环境,可以保持室内清洁。宫灯的造型构造设计合理,许多构件可以拆卸。

  铜灯造型优美生动,寓意深刻。在灯体的一些部位,还有九处刻有铭文,共计六十五个字。铭文内容包括宫灯的所有者,铸制的时间等。铭文中有六处都提到“阳信家”的字样。这说明宫灯原本是属于阳信夷侯的刘揭之家。据《史记》中记载《“阳信家”是西汉信侯刘揭之家。刘揭于公元前179年受封为侯的,他去世后儿子刘中意继承了其位,后来因为参与了“吴楚七国”之乱被废黜,并被撤消了封地,同时这件铜灯也被朝廷没收了,归长信宫所有了。长信宫是皇太后的宫殿。汉文帝的皇后窦氏是刘胜的祖母,窦太后又可能与中山靖王的王后窦绾有着亲缘关系,便将铜灯赐给了他们,以此分析,铜灯已易其主了。后来,有的专家又有了不同的见解,究竟谁是谁非,有待进一步的研究。

  长信宫灯以生活的实用、科学的结构、美观的造型代表了汉代的造灯艺术的最高水平,它又以特有的历史,科学和艺术等价值为世人所瞩目。此灯现收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。
返回